瓦楞紙箱包裝如何突破瓶頸
發布時間:2016/08/30
點擊量:0
瓦楞紙箱已成為紙包裝領域的一種具備新興、環保、便于運輸等優點的包裝方式。與此同時,不可否認的是發展至今瓦楞紙板行業已經出現了準入門檻低、落后產能過剩、標準和技能型人才缺乏等四大阻礙行業向前邁步的“攔路虎”,可謂形勢嚴峻。前景雖陽光,但唯有沖破這些困局中的“冰河”,找到合理的對策,才能讓瓦楞紙板生產業在發展“轉角”顯現更大的機遇。
加強創新,提高門檻
回顧過去,我國民族品牌瓦楞紙板生產線裝備制造與應用水平的不斷提升為行業良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發展至今,應該看到,國內制造能力與國外先進企業相比還存在差距,如果民族品牌仍然停留在現有的生產模式和設備水平上,前端裝備制造水平已經開始滯后于市場需求。劉壽生認為,以往,市場剛剛形成,企業剛剛進入,通常設備均能滿足需要,而今,在包裝行業高速發展的跑道上,上規模企業向上游設備制造提出的要求水漲船高,國內瓦楞紙板生產線制造企業必須“與時俱進”。
從行業競爭方面來看,因為我國瓦楞紙板生產起步較晚,行業準入門檻低,進入的企業也越來越參差不齊,這種隨意性攪亂了市場氛圍,混亂市場下再好的設備企業都不敢去投資。一方面是不良企業打價格戰的惡性競爭方式使然;另一方面,企業擴張、上高產能生產線,實力增強的同時,也意味著如果沒有大批量的訂單,設備也會面臨“吃不飽”的窘境。
市場環境急速變化,設備制造企業如何在發展中把握精準商機?如何突破發展瓶頸?必須在創新上大做文章。據了解,縱觀世界瓦楞紙板生產線制造企業,歐洲數家,剩余大量企業集中分布在大陸和臺灣,既然不能以量取勝,那么如何能生產出創新的、與以往不同的瓦楞紙板生產線?劉壽生認為,這要求企業家沉下心、拿出大量的精力和物力、腳踏實地潛心研發新產品,在瓦楞紙箱上做足文章,細致地去探討——如何節省成本、如何提高效率、如何開發新型市場等問題。他說,一直以來,國內瓦楞包裝以工業商品包裝為主,創新氣氛并不濃厚,然而如旅游和食品包裝等在歐州已經顯示出生命力的市場一旦打開,未來前景不可估量。
完善標準,拒絕“過度”
目前,紙包裝行業標準的缺失不單單是一個行業的問題,已躍升為社會問題。此前,針對方便面包裝是否安全環保的問題,就有兩大行業協會激烈爭論,爭論的焦點之一就是食品包裝用紙是沿用原紙標準還是有專用于食品行業的標準。
目前其實無論是原紙標準還是生產設備的標準,再到成型的紙箱標準都有待完善。不光是食品行業,家電行業對紙箱也有特殊的承重要求,其實每種不同的包裝物對包裝的需求是不同的,完善標準才能完善生產企業的采購環節,而不至于令包裝廠將幾千萬噸原紙屯放在倉庫中。資金壓力大、物流成本高不說,客戶需求捉摸不定,不能適應大批量生產的要求。因此,標準的完善已成為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制造企業產業鏈上下游的共同訴求。
現在質優化情況太嚴重了,為了競爭市場,商品生產企業和印刷企業寧愿多印幾種顏色。其實除了禮品和奢侈品外,普通商品本身不需要“過度”印刷,既不環保又浪費資源。標準出來后就可以量化和規格化產品,企業降低成本,包裝廠也好執行了,同時,產品要求提高,包裝要求也提高,落后產能做不出來,遭到淘汰,也解決了行業很多矛盾。例如,家電包裝應當使用多大強度、怎樣原紙的紙箱,而不僅僅是目前要求的五層紙箱這么簡單而已;食品包裝,規定做單色印刷即可,六色七色都是資源浪費。
培養人才,學習國外
人才缺乏各行各業都有,在瓦楞紙板生產中體現尤為明顯,與其光明的前景形成巨大反差。待遇差、辛苦,讓很多年輕人望而卻步。而看看國外同行的先進事例,高檔設備的生產企業有專屬的生產線操作培訓學校,畢業后可以留在本廠,也可以到其他同類廠家。沒有戒心、沒有苛求,有的是技術的傳承和整個行業從業者整體水平的提高,值得國內企業學習。